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19年落实省委省政府医疗保障工作部署情况新闻发布会
1月15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19年落实省委省政府医疗保障工作部署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宁波发布2019年落实省委省政府医疗保障工作部署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内容如下:
医疗保障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9年是新时期医疗保障工作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把做好医疗保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医保改革和惠民便民政策措施。刘家义书记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委深改委会议,研究推进“三医联动”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医保扶贫、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工作,将苯丙酮酸尿症患者、脑瘫等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唇腭裂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社会困难群体医疗保障及提升医保服务便捷度等纳入全省20项重点民生实事;龚正省长多次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国家“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职工医保待遇和个人账户使用改革等重点工作。一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民生工作部署要求,人民群众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各类社会困难群体得到有效保障,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解决了许多以前想解决却没能解决的问题,干成了许多以前想干却没有干成的实事,为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全省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569.6万人和1298.8万人,医保参保率达到95.2%,较2018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省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基金总支出1425.8亿元,同比增长8.8%;平均每天通过医保信息系统结算60万人次、结算费用4.3亿元。
一、进一步完善全省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筹资和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490元提高到不低于520元,是居民个人缴费的2倍多;大病保险筹资标准由66元提高到81元,不需要居民个人缴费;全省居民基本医保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按照不高于统筹地区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的标准,降低并统一了大病保险起付线,最低段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最高段达到75%。二是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优化了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条件,扩大了基金池子,解决了长期以来生育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问题;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全省平均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截至2019年底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76万人,其中,职工1856万人、居民820万人,2019年共为57106名失能人员支付7.36亿元。三是医保个人账户更加满足职工就医购药需求。顺应人民群众呼声,有效解决了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沉淀多、共济性差、保值性低、资金活性不高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完善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功能用途,进一步方便了职工家庭就医购药。
二、加大关爱力度,各类社会困难群体得到有效保障。一是将全省苯丙酮酸尿症患者治疗所需的特殊食品纳入医疗救助,全年共为1226名苯丙酮酸尿症患者支付1028.4万元。二是将全省唇腭裂患者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全年共为655名唇腭裂患者支付247万元。三是将脑瘫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所需的29项医疗康复项目全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保障年龄从0—6周岁扩大到0—17周岁,全省9.3万余名脑瘫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受益,全年为24747名脑瘫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支付3.01亿元。四是将全省44.3万余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设门诊慢性病起付线,年度医保统筹基金支付限额原则上不低于1万元;对在二级及以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政策范围内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70%;全年共为17.48万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支付11.91亿元。五是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将全省1900万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
三、加大医保扶贫工作力度,医保扶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效,多重保障防线更加完善稳固。全省32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含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四类人员”参保率由2018年的96.7%提高到99.2%,其中,年初确定的239.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医保参保全覆盖。进一步织密不因大病致贫返贫的保障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6000元降为5000元,分段报销比例各提高10个百分点,最高达到85%,并取消封顶线;贫困人口使用大病保险特效药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由40%提高到60%,最高报销20万元;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三重保障”后,需个人承担的费用再给予不低于70%的医疗救助;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五重保障”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超过5000元的部分按70%给予再救助。预计2019年全省贫困人口住院和门诊人数约226万人次、医保基金为贫困人口支付约125.7亿元。
四、深化招采、价格、支付方式改革,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一是深化集中带量招采改革,部分药品医用耗材价格明显降低。在全国率先推进公立医疗机构城市联合采购,16市全部建立药品耗材采购联合体并启动联合带量采购工作,实现了降低价格、同城同价的目标,如,济南市组织省、市联合采购,常用降压药硝苯地平等17个药品平均降价31.3%、最高降幅73.2%,输液器、留置针、镇痛泵等15种耗材平均降价58%、最高降幅87.9%;全省落实国家组织的“4+7”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工作要求,25种药品平均降价59%,每年至少节约药费13亿元,如,预防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原研药波立维七片装价格由108.29元降为17.81元,经过医保报销后,个人承担的费用仅几元钱。二是全面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群众医疗费用进一步降低。自2019年12月10日起,全省公立医疗机构所有向患者单独收费的医用耗材全部以实际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这是继取消药品加成后又一重大改革举措,有效破除了以耗养医、医用耗材过度使用等顽症痼疾,全省共取消医用耗材加成12.4亿元,人均医用耗材费用减少1671元、人均医疗总费用减少802元。三是及时将医疗服务新领域、新技术和中医药纳入医疗服务项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要。新增癌症基因检测、脑血管腔内血栓取出术等88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其中包括药香灸法、循经灸法、根骶推拿治疗等8项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制定发布互联网复诊、远程单学科会诊、远程病理会诊等7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标准,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四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在全国率先出台日间手术医保支付政策,将1日内完成入、出院的手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日间手术医疗费、术前不超过1周的与手术治疗直接相关的门诊费、术后必要处置费等按住院医保待遇结算,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防止小病大治,缓解大医院“住院难、住院贵”等问题;加快推进按病种付费改革,各市按病种付费病种达到150种以上;在省本级和11个市启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着力构建保证质量、控制成本、规范诊断、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为核心的医院现代绩效管理体系,推动医疗机构管理改革,实施科学诊疗,降低医疗成本,有效防止过度检查治疗,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减轻群众负担,让患者在入院前就知道自己的治疗路径和医疗花费等。
五、全面提升医保经办服务水平,人民群众就医看病更加便捷。一是全面提高“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水平,加快推动“网上办”“掌上办”“一网通办”。按照申办材料更少、办事流程更简、办理时限更短、服务质量更优的目标,对全省18类34项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全面实施流程再造、精简优化、统一标准,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名称、申办材料、经办方式、办理流程、办结时限、服务标准“六统一”,并制定全国首批医疗保障和经办服务地方标准,申办材料整体精简32.3%、办事环节整体减少26.4%、办理时限整体压缩50%以上,80%的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在国家医保局刚结束的医保经办服务行风评比中我省居全国第一。二是异地就医购药更加便捷。解决了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不能跨市使用问题,省内异地就医购药实现“一卡通行”,刷卡联网医药机构达到5000家;不断扩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省内和跨省异地联网结算医疗机构由2018年的876家增加到2069家;统一了恶性肿瘤、冠心病等14种常见多发门诊慢性病病种,并试行省内联网结算,逐步解决了门诊慢性病病种、政策、结算不统一的问题。三是加快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应用,推动就医购药进入“无卡时代”。作为全国7个试点省份之一,我省率先开展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群众就医购药“扫码办”“刷脸办”。目前,全省16市均可签发医保电子凭证,全省群众可随地通过国家医保APP或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渠道激活使用,能在全国范围内办理参保、缴费、查询、关系转移接续、就医取药、报销支付和异地联网结算等各类医保业务,有效解决了过去无卡不能结算、有卡无法跨省使用等问题,加快推动“一码在手,医保无忧”无卡时代的到来。
六、重拳打击欺诈骗保,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救命钱”。全面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组织开展了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专项治理、风暴行动、百日攻坚等系列专项行动,通过现场检查、智能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全省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72871家,实现了对全省定点医药机构的全覆盖,共暂停医保协议3026家、解除医保协议1560家、行政处罚357家,追回医保基金5亿元、行政罚款1605.62万元。打击欺诈骗保形成强大震慑,全省共减少医保基金不合规支出64.3亿元,有力支撑了全省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人口、各类社会困难群体医疗保障待遇的提高。
下一步,全省医疗保障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精神,按照新时期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更加注重医疗保障体制、机制、制度、体系的完善。一是更加注重健全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推动形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高统筹层次,建立待遇清单制度,逐步形成政策纵向统一、待遇横向较为均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二是更加注重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全面深化总额控制下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重点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取得突破,有效治理过度检查治疗问题,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推动医疗机构建立以成本管控和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管理制度。三是更加注重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推广和成效。推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加快价高、量大、面广的大宗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全省集中带量采购,推进城市联合采购和跨区域联合采购,进一步降低药品耗材价格,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四是更加注重建立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加快推进医保基金监管地方立法,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欺诈骗保行为,深化定点医药机构管理改革,建立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医师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医药机构医保基金使用异常重点监控制度,打造医保基金智能监管模式,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全面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五是圆满完成医保扶贫攻坚任务。全面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含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四类人员”参保率,强化动态管理,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100%全覆盖,在扶贫路上不落一个,确保不因大病致贫返贫。六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和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从医保经办机构到医疗机构全链条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医保基金运行监管体系、医疗保障服务标准化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开展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机构医保经办服务和医疗保障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推进门诊慢性病全链条式服务,创新“互联网+医保”管理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医保电子凭证,进一步扩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网点,全面实现对公业务“网上办”和个人业务“掌上办”,进一步提升全省医疗保障和医保经办服务水平。